学校动态
学校要闻
部门动态
安材简讯
通知公告
政策制度
媒体聚焦

陈水根:“剖析中职生源现状 探索招生改革之路”

作者:宁国职高教科室xsf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08-10-12 19:53:00

剖析中职生源现状  探索招生改革之路
 
安徽省宁国市职业高级中学   陈水根
 
【摘要】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几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学毕业生不愿意报告中职学校,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工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够高,且发展缺乏后劲。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职业学校的努力下,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软硬件设施均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等还没完全转到市场运作的轨道上来,与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专业优势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设置不够,缺乏专业优势,在生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仍处于劣势;缺乏专项资金投入,使学校基本建设停滞不前,基本实训条件简陋和严重欠缺,教室和学生宿舍严重不足;歧视中职学校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而使得未考上普高的学生家长宁愿花费数万元的借读费让孩子去报读普通高中也不愿让孩子报读一年能享受1500元助学金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些等等现象,导致近年中职学校招生持续滑波。职业学校面临的这些亟待解决的困难,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 生源 现状    招生 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就整个宣城市而言,职业教育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目前全市仅有宁国职高、泾县职高和广德职教中心先后已通过国重验收,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而其他几所中职学校尚属省重。这些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基础能力建设底子相对薄弱,专业师资紧缺,职业教育规模较小,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职业技术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学习的需要,职业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1、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深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不少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巨资到外地一些没有门槛的民办高中就读而不愿到职中学习,客观上造成职中生员流失。而念职高,学技术则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学生的无奈选择,甚至一些职高学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转变观念有待我们去艰苦努力。
2、生源基础素质差,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招生困难,中职学校为了维持办学,文化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愿意读职中,还得招收进来培养。生源入口上没有选择余地,致使生源整体素质降低,给教学和管理体制上带来诸多新的困难。从宣城市宁国职高近年招生录取的新生会考成绩来看,每年录取的平均分数大都在280-- 380 分左右,最低的各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 250 分。且这些学生进校后也无心学知识、学技术。若严格学籍管理,又会造成生源的流失,使教学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教学质量很难保证,更谈不上提高。
3、办学实力不足,缺乏招生吸引力
    在“十五”期间我市一些中职学校没有得到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的支持,学校基础能力发展几乎停滞,办学条件与周边江苏、浙江、上海等兄弟省市职业学校相比形成极大反差,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实习工位不够、实训设备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招生吸引力。
4、中职招生秩序比较混乱
    从宣城市宁国职高近两年招生情况看,虽然春季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但是秋季招生仍未完成既定的招生任务,主要原因是除了我市生源少外,民办职业教育机构、非法招生中介花大量的成本进行不正当“招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给公办职业教育招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每逢进入春秋招生季节,一些办学单位未经任何登记备案,趁此机会纷纷来我市以各种形式及“优惠条件”进行招生宣传,通过临时雇用人员,以华丽的广告、夸大的宣传、优厚的待遇、空虚的就业来诱惑考生及家长,其中一些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甚至不具备办学资质,致使中职招生秩序混乱,让家长和学生真假难辩,造成一部分生源的盲目外流。
5、中职国家助学金到位不及时
    由于中职国家助学金到位不及时,导致学校不能兑现按月发放的承诺。同时,家庭经济困难依然是制约学生报考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因得不到家庭的继续支持,只好在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的情况下,就外出打工,造成了生源的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现一系列发展失调的问题,许多中职学校陷入了招生、办学的困境之中。
6、中职学校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毕业生由于行业、专业、传统观念等因素限制,其出路相对较窄,就业难度较大,有的即使得到了就业安置,但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造成了学生丧失就读中职学校的兴趣。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出口不畅,进口不旺,正是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便直接影响到招生入学率的降低。 
7、师资“瓶颈”的存在,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据有关资料和一些媒体反映,我省在一些地区的中职学校的教师编制还是十年前的,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教师严重不足的状况,只得拿出发展资金来聘用教师,使学校原本就很有限的硬件投入更加捉襟见肘。受编制影响,学校多年存在着在编不在岗的现象,教师流动性较为严重,前些年中职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招生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教师认为在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不少教师跳槽去了普通中学。如果师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毕业生,影响毕业生就业,而且对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乃至对整个中职教育都不利。这也与“建设职教大省,服务安徽崛起”极不相称。
8、缺乏专项资金投入,使学校基本建设停滞不前
  多年来,在我省一些地区的许多地方,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使得一些中职学校几乎没有搞过什么像样的基本建设,这是造成校舍紧张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学校发展步伐严重受阻,不仅无法新建校舍,就是教师聘用和培训、专业开发、设备更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乏资金更新实验设备,在一些中职学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生产的实验设备目前仍在使用。加之学校本身就底子薄,又缺乏造血功能,光靠学校的积累,要实现大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9、观念陈旧,使学校难以得到财政投入
    首先,鄙薄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还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学习技术在未来就业中将缺乏竞争力,有悖社会普遍认可和采用的择才标准;其次,不尽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不均衡、职业资格体系不健全等外部制度环境也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瓶颈。在我省的一些地方,一边是许多用人单位无法找到合适的蓝领人才,另一边是许多家长宁愿花费巨资也要把孩子塞进普通高中,这对矛盾有内外两种因素在起作用。中职学校发展之所以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的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在中职教育的发展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有的政府官员认为,中职教育抓得再好,也给自己带不来政绩,不如抓普通高中教育,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自己的政绩也就大。因此,在这些地方,对中职学校就往往采取任其发展、自生自灭的态度,即便有资金也不往中职学校投。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竟然将国家关于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片面地理解为单纯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上。由此可见,政府有关负责人连国家政策都理解错了,还怎么能期望资金投入呢?因此,我省一些地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努力增加投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支持其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中职人才,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面临的几个主要突出问题
1、招生有待规范
    招生难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最主要还是人们的传统思想在作怪。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人们总以为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就连没有考取普高的学生其家长不惜血本将其孩子送入普高就读,也不愿让孩子报读一年能享受1500元助学金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与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1∶1的要求相差甚远。每到招生季节,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抢生源的现象,部分民办职业学校不择手段无序招生,往往把招生当生意做、把学生当商品卖,也是导致公办职业学校招生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学校招生秩序的监控,从严从重打击非法招生。其实,职业学校应该靠自己的办学特色来吸引生源,靠就业拉动招生。同时,应有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国家既然这么重视职业教育,就应该对招生、就业、就业后的待遇等进行规范,这有利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教材有待改进
  中等职业学校用的教材都是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统一教材。前些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上中师中专了,现在恰恰相反,成绩好的学生都上普通高中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还一直停留在前些年,他们编写的教材太深奥、理论性太强、实践性的东西太少。如果我们完全按教材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学生根本消化接受不了。因此,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般都要加入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例子。比如做个茶杯,老师只要教会学生怎么烧制、怎么才能烧得精细、怎么控制温度等就行了,而不用教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烧,为什么要控制在这个温度等。职业高中的教材应该以“适用、能用、够用”为原则,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学生能知其然就行了,没有必要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目前,机电、电子属于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觉得现行教材过于陈旧,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如电子专业,现在电器用的都是数字集成电路,而课本还在讲模拟分立元件电路;录像机在人们生活中已基本消失,但技能鉴定还照考不误,这些都让专业教师无所适从。
3、机制有待灵活
    公办职业学校用人机制不灵活,是我们当前最头疼的事情。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批老专业退出市场,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一大批新专业。然而原有的专业课教师不能适应新专业的需要,导致新开设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例如宁国市职业高级中学,从1999年到现在近9年时间,学校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多达13人,这些教师相继被市教体局、市政府及其它部门借调,而市人事部门给予我校教师的编制数仍旧是1999年以前的,从而造成学校现有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只能从社会上聘用一些教师,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像这样职业教育又何谈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职业学校,教师改行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专业教师改相近专业还好改,有一些就很难。不要说职业学校不进新人,就是进,今天所需的专业教师,可能明天这个专业就会被淘汰,他也就无法发挥其特长了。所以,能否给职业学校一定的用人自主权,给学校资金,让他们自己根据需要到社会上聘请专业技能教师,值得上级决策部门思考。
4、投入有待加大
    长期以来,政府教育投入的倾斜明显地倒向了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这种对普通教育的投入倾斜,更加抬高了学校和社会的世俗眼光,于是,职业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和受到严重挤压也是必然。单靠职业学校自身力量,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为了发展不得不四处借款,累积欠债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仅债务一项就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据了解,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每年用于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的经费应不低于城市教育附加税的30%。但这一规定在一些地方还是一纸空文,根本得不到落实。
    要想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必须使他们有足够多的实习锻炼机会。然而由于职业学校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加上地方政府向职业教育的投资很少,结果导致职业学校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实习场地非常匮乏,无法保证学生岗前的专业技能培训锻炼。
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必须加强学校内部体制改革
    目前中职教育体制不合理的现状,却是中职学校对生源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对中职教育进行改革,惟有改革,才能求发展。首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统筹布局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宣传引导未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接受正规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中职学校建立督导评估制度进行全面监控,并制定办学条件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督促中职学校加快自身改革,采取品牌优势吸引生源。同时针对很多生源无经济能力接受中职教育的情况,政府可以通过拨款或联系企业仿照高等教育设立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方式,帮助贫困生源,以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我省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够,中职学校参差不齐,规模效应发展不起来,政府对于中职学校的不规范行为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教育的工作重点并非在次,资金、人员也有限,工作难开展。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快市场化步伐,引进市场机制,深化改革,增强中职的办学活力。我省中职教育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增强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因此,当前中职教育的改革,要力争在如下几个方面要有突破。
    一是办学体制改革要有突破。要积极推进公办中职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开展股份制和混合型教育机构的试验;要积极发展民办中职教育,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政策,推动和帮助民办中职学校多招生,使民办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中职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中所占比例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不仅是因为政府财力不足,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健康竞争的职教体系。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加大改革力度,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起来。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更要加快探索公办职业教育改制改革的步伐,创新办学机制。
    二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要有突破。要改革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省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能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物价局对收费政策、使用管理政策进行研究,争取更灵活点,更宽松点。
    三是办学模式改革要有突破。要积极推动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多种模式,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能力。
    四是学制改革要有突破。在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和有条件的其他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毕业;实行灵活学制,部分文秘、财经类专业经地级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可实行两年学制,以吸引更多的人就读中职学校;加快落实“双证书”制度;加强中高职的衔接,切不能用普通教育的质量来看中职教育的质量。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要的文化基础素质的培养不能丢,但职业教育不能走与普通教育同构化的道路。职业教育,关键是学会用,学会做,很多基础文化知识,要围绕专业技能培养这个中心转,切实在这“中心”实现过程中坚持“够用即可”的原则。要从就业教育、证书教育、技能教育的特征来看待质量,中职的学生主体是就业。因此,职教的质量就看他会不会做,学的东西能否做出来,这就是职业教育。同时要有职业道德的基本理念和体验,用普通教育的质量观看待职业教育的质量只有死路一条。
1.扩大融资渠道,联合企业办学
    这既可解决规模效应问题,也能建立学校生源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对于生源就业问题有帮助。同时,也对于降低学校门槛,进一步吸收固有生源有帮助。而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由于缺乏潜在发展能力和品牌优势,而很难吸引企业加入,这也是中职改革的难点所在。
2.加快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
    加快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做好教材改革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从单一学科型向综合型转变,实现知识技能的综合,特别是注重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对于专业课,不仅要在形式上还要在实质上符合学生的切身需要。同时为他们讲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职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修养和职业素质,切实地帮他们树立起职业道德观,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办学效益,还应该拓宽办学思路,更新办学形式,比如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别的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办学,共创双赢。
3.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信誉
    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信誉,建立品牌效应 ,在学校内部建立校长负责制,改善管理体制。尤其是建设好师资队伍,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人性化、民主化管理。同时树立好学校良好的信誉,这既是其基本道德要求所在,也是它生存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了解,我市的一些中职学校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一些学生反映,学校在招生时承诺,保证推荐就业,并且工资待遇很高,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他们去的却是一些濒临倒闭的厂家,并且待遇并不好,加班时间也很长,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招生。
4.办好骨干示范专业,体现学校特色
    通过发展一个专业,来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这样既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模式,也由此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岗位的培养发展需求。
5.中等职业教育要“工学结合”
    “从长远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走‘工学结合'这条路,从发展看,还必须走好这条路。” 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和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增加中职学校数量、扩大与普通学校之间的比例;而更应该注意体系的完备、结构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提高。因此说,针对目前中职教育招生乏力,尤其是无法适用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我们惟有改革,才能求发展,这既是中职学校自身运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中等职业学校今后招生的策略与措施
    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对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全省各地中职学校都应及时总结招生中的成功经验和借鉴省外的一些做法,克服各种困难采取应对措施,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从当地的省情和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作为职成教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中职招生实现重大突破保驾护航。
1、统筹协调、统筹规划
    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打破学校归属部门和类别的界限,统一组织实施招生工作,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的一个重要举措。像重庆市在中职招生中实施“阳光工程”,在市及区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对中职招生实行“计划核定、信息发布、志愿填报、新生录取、学籍注册”五统一制度。又如河北省在招生工作中实行“五放开、三允许”政策,即放开专业招生计划的限制;放开学生年龄、应往届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放开入学考试的限制,实行注册入学;放开地域限制,允许学校跨区域招生;放开招生时间的限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两次备案;允许在校初三学生提前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这些外省市中职招生好的经验与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安徽根据省情择项借鉴。
2、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严格用工准入制度,作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3、以扩大毕业生就业率来拉动生源
    拓宽就业渠道,以良好的就业吸引生源。不断加强与大型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点就业。招生时,向学生郑重承诺学校的培养目标、毕业就业待遇、管理与服务等事项,与学生家长鉴定实习、就业协议,着力打造诚信学校,积极推行职业教育承诺制度,从而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起到以就业出口带动招生进口的效果,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就读职中的吸引力。学校要把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拓宽就业门路,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4、建立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招生就业服务工作,强化其基本职能,做到专人专管,力求为招生和就业工作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完善学生就业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所有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稳就业,提高学生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公信度,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5、突出中职助学政策宣传
    学校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使国家助学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吸引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积极探索和建立贫困中职学生助学制度,为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来自农村,而且家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各地应积极探索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中职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6、多管齐下,强化新生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管理,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实现升学无望的学生“上完初中读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成长道路。选好、配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队伍;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强化学风教育;组织开展法制讲座,增强法制意识;大力宣传就业典型。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就业教育讲座、职业技能大赛、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思想品德鉴定、问题学生帮扶、各类文体比赛等活动,努力培养良好的学风;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展板等工具大力宣传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的就业典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所代表着新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天然的最密切的联系,这是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中职学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抓管理、求质量,以学校的整体形象来吸引生源,特别是职业中专要有品牌意识,要打好“国重”这张牌,加大中职招生宣传力度,从社会和初中学校两个方面下功夫 ,不断克服和抵制“政府热,企业冷;学校热,社会冷;口号多,资金少;有文件,缺落实;有精神,缺法规”等“上热下冷”和“普高热、职教冷”的现象。加大财政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强化市场意识,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办学优势,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挖掘潜力,营造服务优势,以就业和生源两个市场为中心,不断开掘两个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苦练内功,切实做强。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与大学生、研究生而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专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2003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业率已超过94%,2004年已接近95%,而近三年已达到98%,这就需要各类中职学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重振职业教育的雄风,打造专业品牌,创一流质量,建名牌学校,取信于民。中职教育的发展壮大,是时代的呼唤、是潮流、是必然。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逐步提升,教学管理措施的不断加强,相信只要我们鼓足勇气,坚持发展,勇于改革,站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的高度去审时度势,精心打造专业品牌,走产教结合的道路,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必将会有更多的职教学子走向社会,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就一定会走出低谷,重现昔日的辉煌!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