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个月,主题为“启动创想智慧、点燃创业激情”宣城市“麦莎广场”杯青年创业设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百余件,先后经过初赛评审、复赛角逐,共有10名选手闯入决赛。决赛采取选手演讲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评选产生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4000名;三等奖6名,奖金3000元。我校
据悉,此次青年创业设计大赛由宣城团市委、宣城市发改委、宣城市经信委、宣城市科技局、宣城市财政局、宣城市人社局、宣城市工商局、宣城市银监分局、宣城日报社、宣城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创业行动,营造鼓励支持青年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成功走上创业之路,为实现“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目标奉献青春和力量。
徐勇老师(左一)在颁奖现场
打造产学研基地 青春在创业中闪光
1999年,徐勇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安徽科技学院)应用生物专业,随即工作于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原宁国职高),教了11年的计算机,但始终念念不忘农业,为了让在农村的小姨和姨父脱贫致富,同时实现心中的理想田园,2004年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艰苦奋斗,节衣缩食,从3分地竹木大棚到现在的5亩钢管联栋大棚,终于品尝到了科技致富的果实,4000平米的大棚,每年仅草莓一季收益已达15万元,目前正在试验草莓葡萄立体种植,稳扎稳打,力争在2012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
7年的坚持,留下了太多的苦难记忆,也收获了无数的成果,最难忘的是2008年初的那场百年未遇的南方雪灾,多少菜农的大棚毁于一旦,当时基地2200平米的联栋大棚刚刚建成,面临暴雪,没有了任何退路,,刚刚放寒假,开完学校期末工作会,就冒着大雪,步行7公里赶到基地,连续七天七夜,四个人在棚顶上轮流除雪,终于保住了四年来的全部心血。痛定思痛,在广泛查询国内外网络资料后,找到一个好办法,通过喷灌管道,在下雪的同时喷洒18度左右的浅层井水融雪,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于2010年把大棚扩大到4000平米。还有很多种植技术上的改造创新,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宝贵财富,譬如解决重茬的太阳能消毒、解决蚜虫的银色地膜、解决土地使用率的葡萄草莓立体种植等等。
2010年,宁国职高争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观光农业经营”重点专业,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徐勇担任专业建设项目组副组长,他的草莓基地也正式命名为“凤形观光采摘园”,为学校农业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场所,合作一年多,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在漂亮的草莓园里,学生们的农业专业信心更加充足,纷纷表示等学成回来,一定要艰苦创业,也来打造一个漂亮的农庄。借此,徐勇的采摘园也扩大了知名度,很多市民慕名而来,不断带来更多的回头客,实现了在田间地头卖水果的喜人局面,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同时提高了销售收入。
2011年,宁国职高改名为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国家下拨1千万资金中有170万用于“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建设,这将为宁国的农村培养大量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这给徐勇的观光采摘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的服务学校教学,让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徐勇决定校企对接,打造一个集生产、观光采摘、餐饮旅游、教学实训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借助学校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组建一个合理的发起人团队,筹集资金200万元,租地100亩,组建股份制农业公司。
谈起基地的发展规划,徐勇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七年脚踏实地的研究,让徐勇考虑问题要实际的多:
一、基地要以生产高端农产品为主,产品的销售要能维持基地的运转和发展,并利用基地优质四季水果蔬菜,开设观光采摘农家乐;
二、每年要拿出15%的利润用于研究新的技术和品种,不断改进农业技术,确保基地的长久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要主动配合学校,无偿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场地,并积极求教于农业大专院校;
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打造以冬春草莓、春夏樱桃、夏秋葡萄为主的四季观光采摘果园,配套养殖土鸡及肉羊;无土栽培高品质蔬菜,配套开设农家乐餐饮;利用组培技术,繁育脱毒草莓苗,为周边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
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培养的人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基地只有提前配合学校,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需要的人才,发展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该项目在2011年宣城“麦莎广场杯”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荣获二等奖。
面对电脑屏幕上计划项目的预期效果图,展望未来,徐勇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相信农业也必将逐渐摆脱苦脏累的印象,真正成为美丽、轻松、高效益的阳光产业。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