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学校要闻
部门动态
安材简讯
通知公告
政策制度
媒体聚焦

夏永强校长2008年元旦献词

作者:校办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08-01-03 11:15:02


[2008年元旦献词]           

 走进春天      阔步向前

夏永强

律回春晖渐,万象使更新。告别了硕果累累的2007年,我们迎来了希望无限的2008年。值此元旦团拜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默默关爱学校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支持和帮助我校发展的各界领导、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礼!

2007年是宁国职高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宁国职教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着重进行“部室制”试点工作,狠抓内部管理;宁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全市的职教资源进行了整合,顺利地将中溪职高并入我校,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将一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开辟职教工作新局面

学校放眼全国职教蓬勃发展的大势,上上下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朝着“打造一流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方向奋力拼搏!新的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提出了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走丰富内涵、打造精品学校之路的战略方针!

一年来,学校继承了历届领导班子许多好的做法,积极探索一套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学校每周坚持召开一次行政例会或总支委员会,对学校重大工作坚持集体决定原则。同志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整体配合,倾心尽力把职高的工作做好。同时学校不断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教师业务档案考评细则》、《班主任管理办法》、《文明班级考评办法》以及处室制度修订。为此,我们着力在制度建设、人事改革、对口高考、实训教研、就业服务、短期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以人为本,加强服务,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坚持以人为本、绩效争先、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对师生员工真正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尽心,政策上融心,工作上放心。不断激发教职工热爱职高、奉献教坛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依法行政,稳妥处理好被辞退人员的工作;积极地为在岗的聘用教职员工办理“养老保险”,认真搞好我校的“民生”工程。我们量力而行,对校园内的环境有步骤地进行了绿化、硬化、美化和亮化,学校环境正朝好的方向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挖潜和扩充就业市场,为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服务。扎实做好就业前指导、就业巡视和就业回访等工作,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在就业上遇到的困惑和困难。令人鼓舞的是我校学生的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原学生就业单位的工资涨幅较大;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力资源公司争相与我校合作,不收一分钱的“中介费”。07年,我校被遴选为省半工半读试点学校,经两学期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效显著。学生不仅深入到企业真刀真枪学到了本领,而且每人每月普遍获得1100元左右的工资,最多的达到1500元,企业的老总对我校教师的管理、学生的工作赞赏有加。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

本年度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多个处室联手行动,把“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这项庞大的工程做好做实。通过一丝不苟、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我校已经将专项助学生资金63万余元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目前另有270多万元的助学金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届时我校三千多名同学按月享受到生活补贴,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三、狠抓内涵,提升质量,求真务实谋发展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管理机制上,我们大胆改革,上半年稳妥推进“部室制”试点工作,下半年全面展开。虽然在前进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新问题,但是我们从没退缩,我们坚信一定能把这项新生事物做好。通过扁平化管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经费保证实训设备的添置和实训耗材的投入。目前新建CAD机房、数控车间、汽修车间等等,大大改善了我校实训条件,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年来,全体行政干部带领全校教职工努力向德育工作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对口高考要质量、向实训实践要质量、向就业服务要质量、向管理服务要质量。我们的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部室及二线管理人员为学校的发展付出大量艰辛、细致的劳动。天道酬勤, 2007年的对口高考再创辉煌,二本以上达线89人,其中一本12人,位居我省首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评。正是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大大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改变学校的形象。

四、加强师训,以研兴校,各项评比竞赛成绩斐然

我们越来越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派出教师赴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参加学习培训。

开展多种教研、科研、竞赛活动。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教学开放周活动、承办了宣城市职业学校优质课大赛,成功地完成了宁国市体育加试任务。先后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来校做各类学术报告,教师论文、课件、优质课、课题、演讲等各项评比成绩斐然,有35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地级大奖。在全省首届职业学校技能节大赛中我校有三名学生获得优胜奖、一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成为省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宁国职高电子电工品牌在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上,得到了领导、专家、行业及企业界的一直好评,荣获“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称号。宁国电视台、《宣城日报》、《安徽日报》先后予以报道。

本年度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第16届校田径运动会、第23届“一二·九”歌咏大赛活动,元旦节后我们将举行第四届技能节大赛活动。

五、贴近市场,多元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特色品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抓好传统专业质量的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我们苦心经营、广泛合作。与中鼎公司联合开办了“中鼎艺术班”;与上广电集团合作,开发了“上海电子班”;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第二届“大专班”;与东南交通监理公司进一步联办“监理大专班”。学校比较稳定地形成了以北大青鸟软件、数控技术、东南监理为特色专业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注重效益,做精做强宁培中心。作为只有19名教职工的宁培中心,通过狠抓管理,实行高效运行,学校不仅平稳顺利地完成了校址搬迁任务;而且全年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春秋季共招生373人,人均达到24人的好水平。就业率达100%,稳定率达85%。截止目前,已完成劳动力转移1737人,总比增长30%。与17家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了四十余期的大型培训,培训达两千多人。学校顺利地获得“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光荣称号,8月份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培训机构参加全国农村教育与培训研讨会,11月份已申报2007年全国农村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

宁培中心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是我校前进路上的一支先锋队!我们的高教部和就业办也日渐稳定地成为学校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管理,把“橡塑车间”和与劳动局合作的“市技能鉴定站”谋划经营好。希望各个专业部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与特色优势,主动与市场对接。全校上下,在做好节支的同时,力争做好增收!逐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推进学校健康前进。

2007年,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李炳银、宁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向阳、市政府副市长叶蕴、宣城市副市长夏月星、省专家评审组领导、省教科所龚双江主任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回望一年所走过的路程,我们感慨良多。正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努力和帮助,我们才有今天的收获。我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在座的各位战友、各位同志表示最真诚地感谢!谢谢大家!对照学校更高的发展目标,的确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例如:部、室的职责分工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增收节支问题;大门及校园环境改造问题;山门中学和老二职高土地问题;学校班子及组织建设问题等等。面对重重困难,我们从不言悔、从不放弃。职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更何况从今年起,中央、省市三级政府配套给职中三年制学生前两年每人每年发1500元的助学金;宁国市委、市政府在整合全市职教资源后,今后每年至少投入34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职业教育。机遇和希望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信心把宁国职高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内涵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争创示范性国家重点职高”这一核心目标,稳妥高效推进学校综合改革。2008年总体工作思路是: 抓发展、促内涵、上水平、促和谐。确立两个抓手:狠抓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两个转变:由学校自身发展向政府主导发展,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做到三个不断线和三个确保:德育教育不断线,市场对接不断线,师资培训不断线;确保质量,确保就业,确保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狠抓招生,狠抓教改,狠抓校园文化,狠抓就业(对口率、满意率),狠抓职业教育宣传,继续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专业部建设,打造数控、电气、计算机、经贸四张专业王牌,抢占现代职教的制高点。全面建设一所书香校园、技能校园、活力校园和品牌校园!

春天就要来到,春天就在眼前,让我们昂首挺胸走进春天,为地方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服务,为我市重返百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